去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抓项目促发展”、项目落地“百日冲刺”、“集中交地月”等行动为抓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扎实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一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固投172.67亿元、比增15%,工业固投56.49亿元、比增42.9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9亿元、比增10.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2亿元、比增17.05%,出口10.9亿元、比增10.6%,社零20.6亿元、比增16.8%,实际利用外资5738万元。全年新登记企业1206户,新增注册资本117亿元。
二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征迁势如破竹,全年完成交地5657亩、拆迁107万㎡。建设有序推进,实现地球空间、祥鑫铝业等129个项目新开工,紫光科技园一期、智恒科技等40个项目竣工,6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6.4亿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分中心等项目正式运行,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创新园二期等项目即将投入使用。招商成效明显,落地源磊科技、正旭电子、蓝网科技等项目155个、总投资514.5亿元。2018年,高新区在全市“抓项目促发展”行动排名大幅提升。
三是城市品质日益提升。基础承载继续夯实,全年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5个,年度建设投资31.7亿元。新增通车里程约21㎞,地铁2号线将于今年五月份通车。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六大专项行动,完成乌龙江、大樟溪沿岸34个规划管控点和高速沿线两批共391个人居环境点整治,清理处置闲置、批而未供、低效用地14宗共1530亩。社会治理迅速有力,综合整治老旧工业区,督促搬离企业50多家。拆除“两违”46.4万㎡、完成年度任务的211%,根雕作坊问题基本整改到位,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深化体制改革,设立管委会首支产业引导基金,基本理顺高投公司、新南公司股权关系。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方案上报省政府研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强化政策扶持,推出“高新贷”、“信易租”等中小企业扶持举措,推动2家企业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备案科技型中心企业56家,入选省科技小巨人领军培育企业4家。优化人才环境,海西园人才公寓一期投入使用、二期顺利封顶,3家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新引进国家级人才3名、省百人计划专家13名。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大民生优质项目供给,两园一期三标段等项目顺利安置回迁,两园二期、海西园一期C区等在建安置房项目5个、建筑面积逾200万㎡。建成区第一中心小学旗山分校,区实验小学、三岐小学等7所学校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高新区医院等民生项目正有序推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空壳村、薄弱村全部消除。双龙美丽乡村和9个村(居)农村污水治理、16座城乡公厕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基本完成29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已登记农户7459户、确权面积12881亩。深化“平安高新区”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线索244条,抓获犯罪嫌疑人78人。有效化解房地产等信访问题,稳妥办结各类群众来信来访件428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91件,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人员305名,实现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大型会议、活动期间社会稳定。
二、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福州高新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产城联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加快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步伐,全力打造创新力大、产业链佳、美丽值高、幸福感强的现代化新城,为建设中国幸福第一城作出新的贡献,争当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排头兵。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初步安排:完成固投208亿元、比增18%,工业固投63.9亿元、比增1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4.85亿元、比增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亿元、比增3%,进出口比增3.5%,实际利用外资15000万元,限上社零比增15%。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建设创新活力之区,全力推动产业加速崛起。一是持续推进“抓项目促发展”行动。打好第三轮“集中交地月”行动76个项目征迁扫尾攻坚战,加快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光电产业基地、源磊科技、祥鑫铝业、福大百特、柏悦等产业项目建设,适时启动第四轮集中交地月行动。二是提升招商引资成效。重点跟踪对接31个购地项目和41个租购楼项目。三是推动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加快高新区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星网锐捷三期、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众赢科技、海西信息通信产业园等项目征迁建设,依托创新园二期、紫光科技园等楼宇集聚一批优质软件企业。四是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编制实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和发展规划,抓紧研究制定软件产业和总部企业、建筑业企业等扶持政策,强化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分中心、福州技术市场、产业发展基金、“高新贷”等运作服务。五是打造海西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博思、永福等71家高新技术企业拓展市场,加快宏盛、正润、永正、华邦、秀峰、万山、医工等约20个总部研发项目建设;推动中海、紫光五星酒店和万达广场等商贸服务项目加快落地建设。
(二)建设改革开放高地,全面彰显“双重”体制活力。一是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争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方案早日获批实施,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抓紧对接设立高新区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二是深化与大学城高校融合发展。将高新区医院、马保中小学、万科幼儿园、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校地合作项目建成精品示范工程。三是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南屿“五中心”职能调整、旗山文城和博海湾等社区设立、下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激励机制等改革。
(三)建设绿色现代新城,不断优化拓展城市空间。一是深化高质量发展行动。编制实施《后山、高岐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城市设计》,狠抓沿江剩余21个规划管控点和高速沿线第二批共119个人居环境点整治,稳步推进乌龙江生态公园、水西林等7个全域旅游和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二是夯实城市承载功能。扎实推进3号路、4号路、117县道、湖滨北路、马排路等约20条道路征迁建设,加快建设高岐湖雨水调蓄工程、晨湖北闸、蔗洲变、旗山大道污水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三是提升环境品质内涵。继续攻坚建平、马保等棚户区改造,定期开展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回头看”,保持“两违”治理高压态势,推进元峰河等水系“卷地毯”式治理,抓好旗山大道、117县道和浦上路口等绿化提升和节点改造。
(四)建设和谐幸福家园,持续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一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提速海西园一期C区、溪源花园一期、旗山苑、翔龙花园、两园二期等安置房,区实验小学、三岐小学、闽侯三中、南屿中学新校区等学校,以及高新区医院、旗山文体公园、高岐河运动公园、虎秀山佛教文化广场、家园国际老年养生公寓、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项目征迁建设。二是打好乡村全面振兴突破战。继续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林业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培育双龙等美丽乡村示范村。三是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稳妥解决宗教场所迁建、烂尾楼盘处置、无证幼儿园、无证行医、已建未批养老机构等民生关注问题,抓好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和“平安高新区”建设等责任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