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追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全文公布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18年9月公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首次将《数据安全法》列入立法计划,作为“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经过两年时间的酝酿,《数据安全法》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后于2020年7月发布征求意见,并于2021年4月26日进行二审审议,至目前正式发布。《数据安全法》出台后将成为以《国家安全法》为代表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与《网络安全法》及目前已经二次审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起组成信息领域更加完整的基础性法律体系。(新华社)
二、高质量发展
2.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块链“名企”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到2030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指导意见》指出,区块链有效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区块链成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打造现代产业链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培育一批区块链名品、名企、名园,建设开源生态,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加快打造完备的区块链产业链。在促进融通发展方面,提出重点推进“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并重点从标准体系、技术平台、质量品牌、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协同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厦门火炬高新区新闻信息中心)
3.《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
6月9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规划纲要》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规划纲要》提出,聚焦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等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打造世界顶尖的网络通信研究中心;推进量子、生物医药等国家实验室基地建设;提升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创新能级,联合建设一批国际伙伴实验室等。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建设综合粒子设施、鹏城云脑三期、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深圳国家基因库(二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等项目。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方面,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大数据中心、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高端科研仪器研制中心等项目。国家和省实验室方面,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中国高新网)
4.全国14家医疗产业园成立“全国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
6月10日,由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牵头筹建的全国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在北京成立,14个医疗产业园区为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这些医疗产业园区将加强协作,优化大健康产业资源配置,创新大健康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一套国际通行的大健康产业园区发展规则,提升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获悉,共同体未来将重点开展十项工作:一是发布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蓝皮书,展示分析产业发展情况;二是搭建平台促进招商和资源流动;三是制定大健康产业园评价标准;四是联合权威智库机构分类和发布年度榜单;五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组织中国大健康产业相关主体“走出去”;六是开展学术研讨,讨论当下热点问题,开展行业调研、发布研究报告;七是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培训机制;八是收集研究对比政策与法规;九是推动实现大健康产业园区服务信息化;十是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共同体成员提供“永不落幕”的国际展示平台,提升我国健康产业园的国际地位。国家发改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胆创新,通力协作,持续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在准入、流通、监管各个环节,促进资源科学高效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海南政府网)
三、绿色发展
5.武汉举行“AI赋能 低碳江城”发展大会,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6月11日上午,“AI赋能 低碳江城”2021人工智能助力武汉绿色发展大会举行。据了解,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已于2017年落户武汉,是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带动武汉低碳产业快速发展。当天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丁烈云受聘为武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为加快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今年4月,武汉市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34个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203.3亿元。签约项目聚焦武汉“965”产业,重点集中在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其中,人工智能项目31个,节能环保项目3个,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等特点。活动当天,中国信息协会、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受聘为“武汉招商大使”。(长江日报-长江网)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陈家华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