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追踪
1.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能源领域5G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编制《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并于近日印发。方案明确,未来3年至5年,围绕智能电厂、智能电网、智能煤矿、智能油气、综合能源、智能制造与建造等方面拓展一批5G典型应用场景,建设一批5G行业专网或虚拟专网,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研制一批满足能源领域5G应用特定需求的专用技术和配套产品,制定一批重点急需技术标准,研究建设能源领域5G应用相关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安全防护体系,显著提升能源领域5G应用产业基础支撑能力。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拓展能源领域5G应用场景。在智能电厂+5G方面,研究面向智能电厂的5G组网和接入方案,开展电厂5G无线网覆盖建设,综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在确保电厂安全前提下,以需求为牵引,搭建适应电厂复杂环境的全域工业物联网和数据传输网络。开展基于5G通信的工业控制与监测网络升级改造,在火电、核电、水电和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一批5G典型应用场景。(国家发改委)
2.国家级经开区大扩容,13个省级开发区升级
近日,据公开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河北张家口经济开发区等13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已印发至各升级单位,13家省级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此次升级的开发区名单包括:河北张家口经济开发区、江苏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安徽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山东滕州经济开发区、湖北枣阳经济开发区、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湖南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邵阳经济开发区、广东揭东经济开发区、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四川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截至目前,中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0家。其中,江苏省以27家国家级经开区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有22家国家级经开区;山东省有16家国家级经开区。宁夏、西藏、海南、北京仅有1家国家级经开区。据分析,国家级经开区有进有出将成为常态。未来,商务部将继续对国家级经开区实行考核评价,对连续两年排名最后5名的予以退出。同时,将完善国家级经开区统计调查制度,加强国家级经开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国商机构、园区荟、红网、川报观察等)
二、高质量发展
3.海南省10部门出台金融政策支持重点园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银保监局、海南省发改委、海南省财政厅等10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金融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高质量发展,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意见》提出,要着力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为重点园区和地方国有企业提供“一园一策”“ 一企一策”金融服务方案。全国性金融机构要争取把本系统内最优质的客户吸引到海南。《意见》还提出,要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发展的金融环境。优化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信用环境,加强海南省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支持市场化征信机构依法依规获取政府公共信用信息,研发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的征信产品。改善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产业链供应链融资环境。优化知识产权评估、登记、托管、流转服务,在重点园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授权、快速维权绿色通道,支持金融机构围绕知识产权创新融资产品。此外,要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着力疏通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的融资堵点,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人民网)
4.南京市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近日,科技部发函同意《南京市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支持南京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南京市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南京经验”,并且把创新型城市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支持南京主动谋划新阶段城市创新发展新目标、新任务,赋予创新型城市建设新的内涵。支持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是科技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战略部署新的重大举措,为统筹推进全国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等区域创新工作树立了新的建设示范和标杆。(江苏省科技厅)
5.济南高新区构建大健康产业超级生态
生物医药产业是济南高新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拥有企业总数达到4000家,年销售收入1300亿元,济南高新区正在全力构建大健康产业超级生态。2021年3月,济南高新区与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建设“世界透明质酸谷”。项目将引入包括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20余家国内外中高端专业研究机构,及20余家有集群带动效应的知名企业。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大平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平台、山东大生命科学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济南高新区,有力推动了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生态,华熙生物、齐鲁制药、英盛生物、银丰生物等业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已成长为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2020年,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突破4000家,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细胞与基因、医疗装备、抗肿瘤等八大产业集群和十三个细分领域。根据规划,到2025年,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企业超过8000家,培育规模过百亿元企业5家以上,产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济南高新区)
三、新动能培育
6.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暨合作交流会在苏州成功举行
6月29日,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暨苏州合作交流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大会是在苏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由长城战略咨询、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主办,云集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相关部门领导、高成长企业代表、金融投资机构代表、专家等500多人参会。会上,苏州工业园区分别与1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长城战略咨询战略合作签约。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公司、纳米公司、科技公司三个载体公司与潜在独角兽企业代表开展合作洽谈。独角兽代表企业在主题演讲和高端对话环节进行交流分享。根据《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0年共有425家企业上榜。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加速涌现,“北上苏杭深”聚集超七成潜在独角兽企业。我国潜在独角兽分布于32个赛道,前沿科技占比超六成。创新药与器械、数字医疗等为2020年融资热点赛道。潜在独角兽企业上市加快,共20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苏州工业园区)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陈家华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