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追踪
1.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印发
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件指出,要坚持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四大原则,并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提出了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等一系列目标。此外,文件制定了三大重点任务,一是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三是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以及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等六大行动。下一步,我国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发展循 环经济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切 实推进本规划实施。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抓好重点任务落 实,并加强与节能、节水、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等相关工作 的衔接。各地要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精心组织安排,明确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结合实际抓好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
2.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
7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主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适当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城市人民政府要坚持供需匹配,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城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负主体责任,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中国高新网)
3.六部门出台具体举措加快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
7月3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准确把握培育发展优质企业的总体要求、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10个方面指导意见。加快培育发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优质企业,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指导意见明确,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推广应用。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指导意见强调,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在引导优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促进优质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将出台具体举措。(新华社)
二、创新生态
4.光谷企业突破光纤放大器技术,填补我国产业链上游空
7月5日,位于未来科技城的睿芯特种光纤公司(以下简称“睿芯”)突破1.5微米光纤放大器技术,填补了我国在光纤放大器自主产业链的上游空白,并将大幅降低下游产业制造成本。光纤信号传输有衰减效应,随着距离增长信号就会减弱,光纤放大器是长距离信息高速公路的“加油站”,能为光信号不断“加油”续航。近年来,全球都在攻坚可用作激光雷达、通讯及激光医疗的1.5微米光纤放大器。此前,1.5微米光纤放大器的核心材料主要购自海外。光纤决定波长,决定光纤激光器用来做什么,比如1微米波长光纤多用于切割或焊接金属材料,难度更高的“1.5微米”,可用作激光雷达、通讯及激光医疗等,该波长的特种光纤的纤芯,此前主要购自海外,纤芯1米就卖100多美元。为了不受制于人,2013年,睿芯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成立。毕业于华中科大光学工程系的博士莫琦带领研发团队持续攻关。目前,睿芯已在国内率先掌握从光纤预制棒制备、稀土掺杂、拉丝到光纤测试的全部核心工艺技术,自主研制的纤芯各项技术指标已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并已通过可靠性测试。(中国光谷)
三、高质量发展
5.《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
7月4日,为统筹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构建以新型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能算力生态体系,发挥对数字经济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新型数据中心是指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与网络、云计算融合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等特征。《行动计划》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到2021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55%以上,总算力超过120 EFLOPS,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5以下。《行动计划》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包括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优化行动、网络质量升级行动、算力提升赋能行动、产业链稳固增强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安全可靠保障行动等。(中国高新网)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王灿玺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