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视窗
1.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8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体现改革成果,完善市场监管法规制度,整合现行关于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对在中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作出统一规定,进一步优化登记流程,压缩登记环节,精简申请材料,提升登记便利化程度,降低制度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对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登记材料繁杂、“注销难”、虚假登记等突出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促进公平竞争提供法治保障。《条例》共6章55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登记机关和工作要求;二是规定登记、备案事项和具体要求;三是明确登记规范,市场主体实行实名登记;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市场主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示年度报告和登记相关信息。(中国政府网)
二、高质量发展
2.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8月18日,湖北省政府发布了《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价值链高端环节和关键配套环节,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37个细分行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产业梯队。到2025年,湖北将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产业4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2个千亿级特色产业,将湖北省建设成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排头兵,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重要节点,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支撑。《规划》将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全省各行各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中国高新网)
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8月18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到203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8到10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合理区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规划提到,“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开放联动“五个突破”,推进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大变革”,实现高精尖产业质量、能量、体量“三量提升”。《规划》围绕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产业基础再造筑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夯实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基础、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化、高水平打造一批国际化产业园(片)区等重点任务。(北京市政府)
三、绿色发展
4.打造开放共享的科创平台 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
7月25日,江西省副省长罗小云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共同为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这也是我国首个省级碳中和科技创新平台。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由江西省科学院牵头建设,旨在面向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需求,构建碳中和前端的应用基础研究、中端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后端的成果转移转化协同创新网络,构筑碳中和高端人才聚集地,创新运行体制机制,打造集碳中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集成、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江西省科学院拥有一支由院士领衔、50多名博士和硕士组成的低碳创新团队,正在承担“江西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和“江西省工业领域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的研究工作。7月24日—26日,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组织20余名专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带队赴江西省,对国家电投江西电力有限公司赣江新区综合能源项目和新昌电厂储能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王金南院士表示,中国工程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深与江西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合作,以高质量创新支撑江西高质量发展。(中国高新网)
5.安徽:全国率先推出“碳指数”服务
8月30日,根据安徽省发改委能源局会议指示,自9月起安徽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节能降碳在线“诊断”,及时预警和提醒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这项全国首创的“碳指数”服务,将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建一本碳排放“明白账”,推动“双碳”战略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目前,安徽“碳指数”服务8月下旬在全省统计部门企业联网直报平台上线。工业领域碳排放约占总量70%左右,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此次安徽推出的“碳指数”系统通过企业煤、电、油、气能源消费四大维度计算碳排放指数,以“碳指数环”显示企业各类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水平,用柱状图显示企业每月能耗和碳指数趋势。通过这一张碳指数“体检图”,企业可及时掌握自身能耗、碳排放现状和趋势。安徽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了统计监测在能源管理和节能降碳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为企业提供更为丰富和个性化的节能降碳信息服务,引导企业以碳减排为抓手,努力提升生产效能、拓展市场空间,加快建立节能低碳的绿色生产体系。(中国科技网)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马冬霞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