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发展动态周报(2021年12月-第1周)

来源: 长城战略咨询福州分公司      发布时间: 2022年02月25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分享:
 

一、政策追踪

 

1.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在总结分析“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成效、“十四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基础上,对中国工业高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进行了详细部署。《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其中,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能源效率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4.8亿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6%。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10%。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中国高新网)


2.信部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11月30日,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并介绍了《规划》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此次《规划》是我国软件产业第五个五年规划,连续多年制定规划,充分体现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性。《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围绕软件产业链、产业基础、创新能力、需求牵引、产业生态提出了五个方面主要任务,部署了21项子任务和8个专项行动。从机制、资金、人才、安全、国际合作五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实现“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产业链达到新水平,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的“四新”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将制定125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到2025年,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为顺利完成发展目标,《规划》部署了5个主要任务、8个专项行动、5个保障措施。(中国高新网)

 

二、创新生态

 

3.抱数字变革推动质量创新 2021中国质量协会年会举行

  12月2-3日,2021中国质量协会年会在线上召开。本次年会以“拥抱数字变革,推动质量创新,持续追求卓越”为主题,共同探讨数字化革命的发展趋势,分享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佳实践,拓展新时代质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中国质量协会会长贾福兴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推动数字变革将会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实施与数字变革相适应的质量创新是落实质量强国战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数字时代是一个机遇无限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加速、变革不断的时代,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直面挑战、抢抓机遇,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质量世界。中国质量协会副秘书长王琳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国质量协会新VI并解读中国质量协会2021-2025战略,中国质量协会副秘书长侯进锋对中国质量协会卓越绩效模式团体标准进行解读。在主题演讲环节,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韩福荣、中国质量协会总工程师王璐等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分享。(《科技日报》)


4.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印发了《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 2025 年,数据中心和 5G 基本形成绿色集约的一体化运行格局。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 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 1.25 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 级以上。全国数据中心整体利用率明显提升,西部数据中心利用率由 30%提高到 50%以上,东西部算力供需更为均衡。5G基站能效提升 20%以上。数据中心、5G 能耗动态监测机制基本形成,综合产出测算体系和统计方法基本健全。在数据中心、5G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全面支撑各行业特别是传统高耗能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总体目标,为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方案》提出强化统筹布局、提高算力能效、创新节能技术、优化节能模式、利用绿色能源、促进转型升级等六大任务。(国家发改委)


三、创新创业

 

5.十届中关村大数据日聚焦“数化·数治·元宇宙”

  日前,“第十届中关村大数据日”在北京举办。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国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为不断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第十届中关村大数据日活动现场为36个数字生态建设、数字政府、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数字生态咨询服务等多个领军企业、卓越企业颁奖,同时对30个元宇宙、数字治理、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十佳项目进行表彰。在活动现场,清华同衡、拓尔思获“2021数字化服务领军企业”,成都明途、威讯柏睿数据获卓越企业。湖北富邦、世格电讯获“2021数字生态技术服务领军企业”。第十届中关村大数据日线上线下多会场同步举行。据悉,2012年中关村先行先试率先开启大数据行动,至今已持续十年举办大数据的品牌活动。从首次举办至今,中关村大数据日积极落实多项产业引领工程、推动全国首个跨区域性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精准实现企业、项目与中关村资源对接。未来,中关村将继续创新引领数字经济发展,为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样板”贡献力量,擦亮中关村金字招牌。(中国高新网)

 

四、园区建设

 

6.家高新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

  2021年1—9月份,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的GDP达到10.2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2.4%。“去年1—9月份,国家高新区贡献了全国约12.3%的GDP。预计2021年全年数据和去年相比持平或略高。”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1—9月份,169家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3.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9%,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区群体进一步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经过30多年建设与发展、改革与创新,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提供的数据,2020年,中关村、张江、深圳、东湖等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深圳、西安等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2020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对高新区在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定位,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科技日报》)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黄加楠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