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成
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我国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提升我国碳减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据悉,此次中国石化全面建成的百万吨级CCUS项目,于2021年7月启动建设。齐鲁石化捕集的二氧化碳采用绿色运输方式,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在碳捕集环节,齐鲁石化新建100万吨/年液态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回收煤制氢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提纯后纯度可达99%以上;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胜利油田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易与原油混相的原理,已在正理庄油田建成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向附近73口井注入二氧化碳,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油气集输系统全部采用密闭管输,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率。(中国高新网)
二、创新创业
2.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创新格局初步形成
1月28日,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1》(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54%,一体化的创新格局基本形成。报告同时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已形成了三大高地,分别是创新资源集聚和流动高地、产业发展联动和投资高地、产业发展联动和投资高地。2020年,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3倍,高被引科学家占据全国的27%,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三成。从2011年到2020年十年间,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数量增长近5倍,专利转移与合作发明专利数量分别增长了16倍和6倍。2020年,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利润比2011年接近翻番,占全国高技术产业利润三成左右。截至2021年9月,长三角地区1456家上市企业在长三角异地投资企业近4000家,总的来说,长三角已经形成促进创新主体和资本要素高效畅通的营商环境和要素市场环境,为将来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高新网)
3.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政策成效
12月28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长沙召开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试点成效与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试点工作任务。一年来各试点高新区扎实开展政策试点,积极拓展积分应用场景,为积分企业提供了财政、人才、土地等全方位支持政策,共计将2.2万家企业纳入积分试点,为积分企业提供各类财政支持资金56.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为积分企业精准增信授信289.8亿元。下一步要围绕六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积分的评价指标体系,更精准、更早期地识别和发现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二是整合、优化高新区内的各类涉企政策,切实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和公共政策向科技企业集聚。三是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企业创新积分试点,不断做大创新资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汇通共享高新区内的企业数据信息,对园区企业的精准画像和精准服务,促进提升园区的数字化、现代化治理水平。五是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为企业减轻数据填报负担。六是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动企业创新积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部)
三、园区建设
4.重庆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发布 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翻番
1月27日,《重庆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开发布,《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重庆高新区要实现六大目标,将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五年翻番,迈入千亿级行列,综合排名进入国家高新区20强。《纲要》提出,重庆高新区将在金凤片区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三个功能片区,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和“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原始创新和战略性产品开发策源地、成渝地区服务国家科技资源战略大后方建设的新兴高地、重庆市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和集中承载区。同时,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建设,围绕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学、新材料等重点方向,推动中国科学院与科学城开展重大项目合作。依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先行启动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项目,重点解决汽车软件供应链“卡脖子”问题,开展汽车软件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始创新。(中国高新网)
四、高质量建设
5.江苏无锡:多措并举建设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1月27日,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大会上,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提出,“全市各级要大力拥抱数字化时代浪潮,大胆探索数字化转型新路,大步推进数字化赋能发展,全力推进产业、企业、治理、政务、生活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生态体系化建设等六大工程,加快以数字化塑造未来城市新格局、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把无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围绕实现高水平“数字无锡”目标,打造无锡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该市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打造根植无锡的数字新经济;攻关面向未来的数字新技术;开发民生普惠的数字新场景;创形成精细高效的数字新治理;构筑健康活力的数字新生态。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无锡)启动、江苏无锡大数据资产交易中心揭牌、无锡市政府与复旦大学签约共建城市治理数字化创新研究项目、无锡梁溪科技城与中建国际投资和腾讯云计算签订了推进数字新基建标准试点项目。江苏无锡大数据资产交易中心,将以国资为主导,着力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机制,加快实现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服务推动区域数字经济的更高更快发展。(中国高新区)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王灿玺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