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追踪
1.北京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旨在推进城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方案》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服务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金融商务服务功能,建设国际商务服务新中心;加快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落实四统一要求,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紧抓“两区”建设契机,厚植服务业扩大开放新优势;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引擎;坚持规划引领,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强化数字治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坚持交通先行,构建便捷高效现代交通体系;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人才保障,打造专业人才新高地;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有效保障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探索土地管理利用制度改革,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进区域职住平衡。(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前沿科技
2.浙江省印发《关于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旨在贯彻落实省委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精神,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意见》指出,未来产业技术重点方向主要围绕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目标任务,以颠覆性技术突破为引领,兼顾未来场景应用所需前沿性技术,聚力构建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三代半导体、量子信息、柔性电子、未来网络、空天一体化、生物工程、前沿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先进能源、元宇宙等领域为重点的未来产业发展体系。综合考虑孕育期、成长期未来产业发展特征,探索构建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为创新策源地,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等为产业承载地的“一廊引领、多廊融通、两区辐射、多点联动”空间格局,统筹部署建设区域集聚、网络协同两种类型未来产业先导区。(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三、创新生态
3.58家国家高新区获批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发布通知,同意在中关村科技园等58家国家高新区首批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通知要求,中关村科技园等58家国家高新区按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中国工商银行相关分支机构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共同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扎实落地,重点做好科技金融数据共享、产品创新、政策集成、战略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赛事活动等,建立高成长科技企业培育库,推广实施“企业创新积分贷”等专项金融产品,促进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通知要求,各有关国家高新区加大支持力度,与中国工商银行分支机构联合建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主动对接、深入合作、明确分工、细化任务,共同设立专项资金,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做好金融风险和廉政风险防控,按进度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科技部火炬中心将在政策指导、数据共享、资源协调、综合评价等方面对专项行动实施予以支持。中国工商银行将在专项政策、信贷授权、考核评价等方面对专项行动予以支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四、创新创业
4.江苏无锡:建设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1月27日,无锡市召开全市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大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打造根植无锡的数字新经济。以数字化赋值现代产业、赋能制造企业、赋智各行各业,大力发展数字地标产业、培育壮大数字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数字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二是攻关面向未来的数字新技术。加强科技策源能力、平台建设、智力支撑,强化技术攻关纵深部署,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及其升级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嫁接企业、嫁接资本,全面增强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力度。三是开发民生普惠的数字新场景。持续实施“灵锡”全面提升计划,打造一批舒心就医、教育成长、智慧社区、就业创业、智慧养老等示范场景,聚焦商贸、文旅、娱乐、体育等领域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生活体验。四是形成精细高效的数字新治理。拓展“一网通办”范围、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探索“数字孪生”应用,研发上线一批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专项应用模块,细化管理颗粒,构建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五是构筑健康活力的数字新生态。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数据流通、信息安全等规则体系,高标准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着力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堰塞湖”等问题。(中国高新网)
五、园区建设
5.重庆出台24条政策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功能,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中西部地区领先。《意见》共24条政策干货,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将着力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创新人才,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引导支持在渝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参与科学城建设,提高科学城创新策源能力。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创新引领区。将着力做高做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做特做优科技研发、软件信息、检验检测、数字文创、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增强科学城产业创新动力、活力和竞争力。(《科技日报》)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郑锦琰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