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发展动态周报(2022年2月-第3周)

来源: 长城战略咨询福州分公司      发布时间: 2022年03月17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分享:
 

一、政策追踪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文件共八个部分,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件强调,要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中国科技网)


2.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报告系统分析了2021年疫情冲击下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最新态势、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共享经济继续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6881亿元,同比增长约9.2%;直接融资规模约2137亿元,同比增长约80.3%。报告指出,我国共享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宏观经济下行持续承压、平台治理和监管强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共享经济企业预期;二是共享经济平台在参与主体、价格行为、用工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合规化水平亟需提高;三是平台企业存在数据过度收集甚至是非法收集、数据滥用、数据泄漏等多种潜在风险,数据安全治理面临新挑战;四是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高的合规成本,企业“走出去”面临新挑战等。报告认为,“十四五”我国共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共享经济在生活服务和生产制造领域的渗透场景将更加丰富。随着共享经济的全面发展,平台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制度体系将加快完善,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将进一步明确。(央广网)

 

二、创新生态

 

3.全省首个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组建

  近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2021年度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评审结果,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该中心为全省首个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的认定,也为国内在量子计算机领域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该中心以量子计算为研发方向,致力于推进我国量子计算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量子计算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国内首家将量子计算推向商用领域、国内唯一可实际交付量子计算机整机并使用的企业。致力于超导与硅基半导体两条兼容半导体产线工艺的量子计算芯片研发,从芯片、测控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到云平台进行整机全栈式布局,立志“为量子计算贡献中国力量”。知识产权数量居全球前列,全国领先地位。公司设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目前本站已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双方共同致力于量子计算方向博士后联合培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与科研成果转化。此外,公司还获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合肥高新区)


三、创新创业

 

4.工信部:2022年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下一步,工信部将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近期将发布梯度培育工作指南,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夯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基础,力争2022年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200家左右单项冠军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同时,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切实落实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各项任务,制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标准,聚焦中小企业需求编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此外,还将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等方面实现更高效、更便利的对接,部省联动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机制和对接平台,推动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开放技术、市场、标准、人才等创新资源,总结推广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通过融通发展,带动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中小企业。(《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四、园区建设

 

5.波高新区推出助力质量强区建设“二十条”

  近日,宁波高新区出台了《关于标准创新品牌培育引领质量强区战略的若干意见》,重点围绕标准化、质量管理提升、商标品牌、资质认定等多个方面,推出了20项真金白银服务举措,力促全区经济跨越赶超实现高质量发展,旨在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赋能区域企业跨越式发展。具体举措包括: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制(修)订;鼓励企业承担标技委工作;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鼓励企业争取标准化奖项;鼓励企业申报质量奖;鼓励企业实施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鼓励企业争创“品字标”企业;鼓励企业承担示范区项目;鼓励企业建设质量教育基地;鼓励企业申请驰名商标;鼓励企业申请注册境外商标;鼓励收购境外注册商标品牌;鼓励企业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企业申请“守合同重信用”单位;鼓励企业申请信用管理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开展CNAS认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企业争获“浙江制造”国际证书;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认证;鼓励企业开创“绿色直播间”等共计20项资金奖励措施。(中国高新网)


6.汉市出台《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出台《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2025年,东湖高新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发展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培育1-2家千亿级“产业航母”企业、10家百亿级行业龙头企业、一批国际领先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梯队,打造若干具有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35年,全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建成“世界光谷”。重点行动有:战略支撑强化行动。支持东湖高新区设立10亿元光谷“合伙人”引导基金,为非武汉市高端人才提供户籍居民同等待遇。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单个企业每年最高支持1000万元。科技企业倍增行动。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突破10000家,瞪羚企业数量翻一番,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00家。产业能级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光谷“221”产业体系,到2025年,生命健康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改革攻坚破冰行动。围绕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需求,探索实施一批“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对获得立项的项目,单个项目最高资助3000万元。(中国高新网)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郑锦琰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