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问答手册》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问答手册>》(以下简称自主权《问答手册》)。自主权《问答手册》按照中央改革办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若干意见落实情况督察要求编制,将自主权14项改革政策细化为32条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权威解答。一是针对基层难以接权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部门和高校院所各方面的管理权责,推动科研自主权下放;二是针对基层不敢接权的问题,细化了政策条文和操作性规定,为高校院所依法合规用权强化制度保障;三是针对基层用不好权的问题,面向高校院所详细说明如何主动承接已经下放的自主权,帮助高校院所“接得住、用得好”。自主权《问答手册》明确了主管部门在所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制定完善章程过程中应发挥什么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章程应包括的内容、高校和科研院所制定章程应履行的程序、主管部门如何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绩效评价等各方面内容。科技部等四部门将推动自主权《问答手册》宣讲解读工作,并组织开展自主权改革典型经验案例交流,深入推动自主权改革落实落地。(新华社)
2.广州:《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正式印发
日前,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如下三大工作目标: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年,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培育5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建成较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生产线。二是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4年,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发明专利密集度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新组建5个以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建成2个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是产业布局更加完善。到2024年,一批龙头企业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独角兽”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行动计划》明确了十大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产业特色集聚发展、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做强做大芯片制造业、布局发展宽禁带半导体、推动封装测试业高端化发展、引进培育高端材料重点装备企业、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投融资环境、强化应用需求牵引作用、深化行业交流合作。(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信息工业处)
二、创新生态
3.国家统计局:要落实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
3月15日,国新办就2022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1-2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去年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从增长面来看,41个大类行业当中超过九成行业是增长的。其中有八成行业增速比去年12月份加快。付凌晖表示,在制造业PMI当中,小型企业PMI连续多个月处于较低的景气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拉低整体工业增长增速,对工业增长我们还要保持一份清醒。同时还要看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企业成本压力还比较大。上游行业的价格涨幅还比较高,对中下游行业、小微企业的经营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同时,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着堵点卡点,部分地方出现的散发疫情也会影响工业增长。下阶段,要继续落实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融资支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创新税收优惠,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高新网)
4. 武汉光谷创投基金扩容,100亿元扶持科创企业
3月16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光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光谷创投引导基金”)最新政策,光谷创投引导基金总规模扩容至100亿元,诚邀全球创投资本共做“光谷创投合伙人”,重点扶持光谷科技型初创企业,共同打造中部风投创投中心,以科技金融助力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在评价指标中,光谷创投引导基金提高政策效应的分值比重,建立常态化工作调度机制,引导子基金投资光谷科技型初创企业,重点围绕光谷“221”产业体系,助推“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未来产业发展。目前,光谷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6万家,企业超11万家,2022年力争新增2万家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森林式产业生态。企业发展需要金融“血液”。光谷已集聚各类科技金融机构超过1500家,其中科技支行28家,是全国科技支行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备案私募基金管理公司178家,管理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占武汉市一半以上。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将持续创建东湖科创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加快东湖科技保险示范区建设,打造中部风投创投中心。(中国高新网)
三、前沿科技
5. 国内首个量子计算技术创新中心获批
3月14日,合肥市政府发布《第三批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名单》,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认定。这也是国内首个围绕量子信息技术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心。该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后,将在量子测控技术、超导量子芯片升级与工程化等方面展开科研攻关。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本源量子建设,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参与共建。中心将在量子测控技术、超导量子芯片升级与工程化,量子计算应用开发、量子云服务等方向开展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研发出可替代进口的量子计算软硬件及应用产品,形成一批相关技术的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国际性行业标准制订的话语权。此次通过认定的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将依托本源量子计算产业联盟OQIA成熟的上下游生产制造、应用及教育科普平台,加强量子计算及其应用产业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量子计算机应用技术转移转化和商业化应用,推动量子计算产业链快速发展壮大,成为量子计算及其应用领域内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基地,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产业集聚及生态圈形成,提高我国量子信息行业的国际地位。(央广网)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王宇濛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