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发展动态周报(2022年4月-第4周)

来源: 长城战略咨询福州分公司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25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分享:
一、政策追踪

 

1.国城市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22在京发布

  4月26日,中国城市知识产权指数报告课题组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城市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22》(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知识产权指数前10强分别是: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广州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武汉市、合肥市、宁波市。此次《报告》将研究对象聚焦到城市层面,从城市层级考察了我国不同区域知识产权发展质量的情况,丰富了各级政府部门、智库及高等院校,以及个人观察、了解和研究中国各主要城市的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的相关研究,为探讨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供了研究数据和相关资料,填补了中国在城市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空白。《报告》建议,一方面,我国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顶层设计,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提高供给质量,时刻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保持相适应来制定知识产权制度,从而助力中国经济实现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的高质量调整和转变;另一方面,要提高知识产权制度供给质量,强化知识产权多环节、全链条保护,多手段结合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还需统筹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竞争,与世界创新保持同频共振。(中国高新网)

  

2.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对《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方案研提6个方面、22条改革措施,努力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高地,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方案提出,支持市场主体采取直接交易、平台交易等方式开展数据服务和数据产品交易活动;加快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壮大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鼓励在金融、医疗、交通、工业等垂直领域,推动完善新型交易范式;建立数据交易标准合同指引,出台数据交易负面清单和谨慎清单。依托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代码托管平台在京建设国际开源社区,吸引国内外开源项目与机构在京落地;鼓励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新型创新主体,支持建设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打通贯穿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全过程的创新链。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市将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新产品应用、事故责任及运营监管等政策管理体系,持续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推进车路协同,为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和中间产品推广应用提供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新浪网)


二、创新创业

 

3.西启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

  近日,陕西启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要力争到2024年底,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中的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30家;力争新增3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该计划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为重点任务。其中,在“登高”工程方面,陕西将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其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孵化载体建设全覆盖,促进成果专利“高质”产出。在“升规”工程方面,将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作为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对象入库培育,每年遴选约350家重点企业,加强帮扶、指导、服务。引导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供给,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人民日报》)


三、园区建设

 

4.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实施方案(20222025)》发布

  近日,重庆高新区科创局牵头、多部门共同发布《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密切高校、企业和大学城创新联盟,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方案的提出是结合重庆市《关于支持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若干措施》,促进大学城与科学城深度融合。”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邓敏军介绍,目前大学城拥有重庆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方案》把以某高校为中心单个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创新建设为以多个大学为主体的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让校地之间、校与校之间更好地协同发展,维度就是强化科学城与大学城工作协同,打造全市产教融合、高校成果转化示范引领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的重点任务就是建设科创平台强基工程、特色载体领航工程、创新成果熟化工程、创新活力激发工程,共14项具体工作。如搭建西部(重庆)科学城校地协同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深入开展科学城“校—院—企—地”四方科技创新资源、技术需求摸底调研,努力创建并运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转化中心、“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高新网)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黄加楠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