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发展动态周报(2022年8月-第4周)

来源: 长城战略咨询福州分公司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08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分享:
一、政策追踪

 

1.《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发布

  8月27日,由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在浦江论坛发布,这是系列报告的第9期。《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之一。2021年的报告主要围绕两部分内容展开。第一部分重点回顾了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就和贡献,另一部分是报告的主体,对当年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分析,主要基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展开。评价的对象范围涵盖至2020年年底的全部169家国家高新区,评价所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调查(此报告最新数据为2020年度数据)。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发展”5大方面、25个二级指标构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前沿科技

 

2.首届量子计算产业峰会召开

  8月21日,第一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首届量子计算产业峰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量子计算专业组、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承办,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协办。会上,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夏辑致辞并作《安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案的解析》报告。夏辑表示,近年来安徽积极支持量子科技创新发展,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研究方向超前布局,科学精准、系统支持量子科技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聚焦场景应用示范,加快推进量子科技成果转化,着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障碍。省科技厅会同合肥市大力开展量子科技“双招双引”工作,支持“合肥量子计算产业园”等专业产业园区建设,为量子计算上下游企业汇聚打造物理空间,加快推进量子科技产业集聚发展。未来,科技厅将聚焦量子科技发展,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探索拓展应用场景,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快推动量子科技工程化、产业化,让更多量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科技网)


3.《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2025年战新产业规模拟破1.2万亿元

  近日,广州市政府网站公布《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广州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支柱产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等新兴优势产业,量子科技、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大力实施“六大重点行动”,加强创新引领、产业牵引、技术攻关、载体提质、金融催化、人才支撑,推动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广州力争实现全市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六大重点行动”为开展战略科技力量引领行动、产业创新发展导航行动、产业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产业创新载体提质行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行动、广聚英才汇智领跑行动。(《广州日报》)

 

三、高质量发展

 

4.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确定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通知,对认定的首批8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名单予以公布。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关部署,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以打造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升级版为目标,按照“试点促普及推广、示范促深化发展”的思路,于近期组织31个省(区、市)启动了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申报遴选工作,经园区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认定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2家国家级园区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64家国家级园区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要求,各园区管理委员会将印发建设方案,重点围绕知识产权政务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打造知识产权政策供给充足、管理规范、运用高效、保护有力的园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工作环境,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效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

 

5.三项政策文件发布,加速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8月27日,在2022浦江创新论坛期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第一次会议举行。会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等3项政策文件发布。据悉,《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以“科创+产业”为引领,立足国家战略、坚持协同联动、积极先行先试,推动建立部省(市)协同的组织协调机制、产业创新融合的组织实施机制、绩效创新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多元主体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会议还发布了《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创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若干优势产业加快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也在此次会议上面世。2021年,三省一市科技部门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等五地开展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在试点基础上,三省一市科技部门提出了《实施意见》。(《科技日报》)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韩汶臻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