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发展
1.我国首次牵头汽车雷达领域全球标准建设
近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公示,宣布我国将牵头/联合牵头参与3项汽车雷达ISO国际标准,并已通过PWI(预研)投票,正式立项。这是我国首次牵头/联合牵头汽车雷达领域的ISO国际标准项目,意味着我国参与了该领域的全球标准建立,这将对我国企业进入相关产业,建立完善的车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产业链,奠定重要基础。3项标准分别为:ISO/PWI 13228《道路车辆激光雷达试验方法》、ISO/PWI 13389《道路车辆毫米波雷达探测性能试验方法》、ISO/PWI 13377《道路车辆毫米波雷达干扰协同指南,3项标准的提案均由中国提出。其中,激光雷达标准ISO/PWI 13228方面,由我国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专家担任车载激光雷达ISO国际标准预研工作组组长职务,此外电装、博世、索尼、日产、雷诺、采埃孚、华为、楚航等多个国际、国内领先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推进激光雷达国际标准的制定。(光电汇OESHOW)
2.中国科大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窦贤康教授激光雷达团队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实现3米和0.1秒的全球最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风场观测。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光学快报》上,获得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并在本刊周期内保持下载浏览量Top1。米级分辨率的大气风场探测在航空航天安全、高价值目标保障、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实现“看的远、看的细,测的快、测的准”的风场观测是对测风激光雷达的重要挑战。为了获取3米和0.1秒时空分辨率的风场,需再提高现有激光雷达信号检测灵敏度2个数量级以上。团队通过在激光光源、光学收发系统、高速数据采集电路和数据处理算法上对激光雷达进行全面优化,并在时频分析、脉冲编码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反演算法,大大提高了风场反演精度和稳健性,最终实现了一套全国产化的“产品级”测试样机。该雷达工作波长为1550.1nm,具有人眼安全、设备轻便、工作稳定、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上海交大金贤敏团队在光子蜂窝晶格中实现齐纳隧穿的自由调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金贤敏团队首次在光子蜂窝晶格中实现了对齐纳隧穿的自由调控,从而保护量子态在人工光子材料中的相干传输。在具有周期性的晶格材料中,粒子的相干输运过程由能带结构所决定。复杂材料往往存在相互交错的能带结构,因此能带之间产生的齐纳隧穿很容易破坏量子态的相干输运过程。人工光子材料可以自由地设定格点之间的耦合系数,对材料的能带结构具有灵活的调控能力。研究团队通过调控光子蜂窝晶格中各向异性的耦合系数,对能带之间齐纳隧穿的发生概率进行灵活的调控,从而使量子态恒定位于同一个能带中,保护了光子在大规模人工材料上输运过程的相干性。基于对飞秒激光直写技术的精准操控能力,人工光子材料可以灵活地实现特定的能带结构,并且将量子态的相干输运过程与能带特征直接关联起来,为进一步研究动量空间的拓扑几何属性以及应用到量子信息处理提供了可靠途径。(光电汇OESHOW)
4.长盈通与武汉船机合作成立“联合机光电创新实验室”
近日,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盈通”)和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汉船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跨领域合作,双方将强强联合,合作共赢,碰撞出新的闪光点,增强各自的综合竞争力。武汉船机长期从事船用特辅机的研制生产,拥有门类齐全的专业化配套能力,并提供完整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生产经营规模稳居国内同行之首,用户遍及国内国外主要船厂船东,被誉为“中国船舶配套企业的旗舰”。其产品涉及能源装备和焊接材料等多个领域,既是我国防务装备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内民船配套领域的旗舰企业。此次战略合作,双方拟成立“联合机光电创新实验室”,发挥各自在机电和光电领域的优势,就光纤传感应用和惯性测量技术等多个课题进行交流,全面达成在光电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加工技术及海洋应用技术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意向。(长盈通)
二、企业动态
5.奥创光子发布80W绿光纳秒激光器,助力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展
7月7日,奥创光子首次推出新款激光器——80W绿光纳秒激光器。该激光器采用自主研发设计光纤+固体方案,在自研自制保偏光无源核心器件的加持下,可实现绿光激光功率80W,高重频、窄脉宽、高光束质量、高单脉冲能量输出,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这款80W绿光纳秒激光器短波长、短脉宽和高峰值功率可产生非常小的热影响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绿光纳秒激光器功率多在40W左右,相比之下,80W绿光纳秒激光器在太阳能电池板切割设备上效率和稳定性更高,且能明显改善切割时材料上产生的碳化,同时可让加工速度提升30%以上。该产品采用光、电一体化设计,通过独特的固体光路设计,针对开发的调制工艺,激光器可在兼具高功率输出的基础上,确保优秀的光束质量。凭借快速迭代的模块创新,精益求精的制造工艺,带来脉冲能量的新突破。这款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材料微加工,太阳能光伏行业加工,玻璃基油墨去除、标记等领域,在线路板加工、太阳能硅片划线加工等方面也有重大优势。(奥创光子)
6.炬光科技发布Flux H系列可变光斑激光系统
近日,炬光科技全新发布Flux H系列可变光斑激光系统。该系统输出光斑长度和宽度在2mm到200mm范围内分段连续可调,光斑均匀度>95%,具备闭环温控功能,适用于泛半导体制程解决方案。Flux H系列可变光斑激光系统,使用4000W功率976nm波长的半导体光纤输出激光光源,通过炬光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学设计,从光斑长度和宽度方向分别使用微光学模组进行光斑尺寸调控和光学匀化设计。Flux H系列通过闭环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功率调节和工艺温度恒定控制,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Flux H系列可变光斑激光系统,通过不同的激光功率和灵活的光斑尺寸选择,结合集成度极高的加工头设计,适用于材料非接触加热、激光辅助键合、激光巨量焊接、激光干燥、材料表面处理等各类应用。根据特定的应用和工艺需求,Flux H系列可实现不同的光斑尺寸变化范围匹配相应的工作距离,做到产品配置灵活可变。与其他激光系统相比,该系统在环境可靠性和量产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炬光科技)
7.华工科技子公司华工激光与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达成战略合作
7月19日,华工科技旗下核心子公司华工激光与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签订合作协议,宣布成立激光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近年来,华工激光面对石油行业,围绕“激光+智能制造”布局创新链,创造了多个“行业首台”,如应用于石油高功率连续管焊接的国内首台高合金连续管中试平台激光焊接装备、应用于石油管道清洗的行业首台管材激光清洗装备、应用于石油管道的国内首台石油筛缝管专用切割装备等。双方达成合作后,将携手在石油化工领域深化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开拓更大市场,搭建激光加工供需双方交流合作服务平台,共同提升,携手高质量发展。未来,双方将以智能制造为抓手,结合石化行业发展实际及战略需求,在人才、技术,服务、资源、政策等方面集聚创新资源,形成以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平等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华工科技)
8.紫光展锐完成全球首个5G R17 IoT NTN卫星物联网上星实测
7月4日,紫光展锐宣布联合北京鹏鹄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完成全球首个基于R17 IoT NTN标准的5G卫星物联网上星实测。据介绍,本次测试采用的卫星物联网终端基于紫光展锐IoT NTN芯片开发,通过L波段卫星,在预商用基站上完成了通信组网测试,并实现数据传输。测试中使用的卫星是一颗位于赤道上空 36000 公里的商用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紫光展锐攻克了测试终端面临的长时延和大衰减等技术难点,在与卫星的通信距离长达 38000 公里的条件下,成功完成了广播、接入、数据传输等通信过程,并实现了多终端接入和并发通信业务的组网测试。本次上星实测所用卫星物联网测试终端,发射功率为23dBm,与手机相同,这意味着基于紫光展锐IoT NTN芯片开发的终端,已具备低功耗、小型化、轻量化等易用性优势,可广泛应用在丰富多样的物联网场景中。(IT之家)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韩汶臻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