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导向
1.三部门出手 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近期,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个别环节出现囤积居奇等苗头,有的地方出现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等问题,亟需深化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为优化建立全国光伏大产业大市场,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通知》提出立足长远目标、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创新进步、规范行业秩序,加强系统对接、深化全链合作,支持协同发展、稳定产业供需,坚持统筹发力、加强宣传引导等五项具体举措。《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能源主管部门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各类资本根据双碳目标合理参与光伏产业。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二、行业发展
2.我国科学家实现纳米尺度光操控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构建石墨烯/α相氧化钼异质结,实现极化激元等频轮廓从开口到闭合的动态、可逆拓扑转变,并使其传播方向突破了原有晶向的限制。大幅提高了纳米尺度的光子精确操控水平,对提升纳米成像和光学传感等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与电子相比,光子具有速度快、能耗低、容量高等诸多优势,被寄予未来大幅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的厚望。然而,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存在,很难实现纳米尺度上光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阻碍了光子优异性能的发挥。极化激元是一种存在于材料表界面的特殊电磁模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光子与物质耦合形成的准粒子。它具有优异的光场压缩能力,可以轻易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将光波长压缩到纳米尺度进行操控,实现纳米尺度上光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研究团队成功将10μm波长的红外光压缩成几十纳米波长的极化激元,并调控性能实现平面内的能量聚焦和定向传播。这项研究利用极化激元成功实现纳米尺度的光操控,未来有望实现纳米尺度的光电融合。(《科技日报》)
3.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精密实验环境集成装置顺利竣工
近日,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SAPS-TP)精密实验环境集成装置项目正式竣工。该项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姐妹花”装置,由南京拓展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平台主要紧密围绕南方先进光源项目及相关技术,开展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率,同时为将来布局更多大科学装置提供技术支撑。南方光源研究测试精密实验环境集成装置是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的关键技术支撑项目,为超导腔清洗组装、真空镀膜、插入件测试、光学设备研发测试等提供了必需的洁净和恒温环境,为南方光源的关键设备技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该项目的竣工标志着南方先进光源的规划和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南方先进光源将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形成大科学装置群,合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之城加速崛起。(南京拓展科技有限公司)
4.国内激光显示巨量转移技术获实质性进展
近日,先导智能自主研发的Micro 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顺利出货,进入工艺验证阶段,成为国内仅有几台实现巨量转移的先进设备之一,代表了该领域科技力量的顶级水准。Micro LED是继OLED之后的新一代显示技术,相比LCD、OLED显示,其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更好、功耗更低,在VR/AR、手机、平板等领域都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但Micro LED制程所涉及的巨量转移技术开发难度极大,是制约Micro LED量产化应用的关键。如今先导智能成功开发激光巨量转移设备,大力推动了Micro LED行业的快速发展。据验证,该设备巨量转移良率可达99.99%,转移精度达到±1μm以内。设备本身基于先导家族式语言设计,结构合理、操作性强,结合模块化设计,能够替换不同结构以实现各项功能升级,并且采用先进的光学技术完成晶粒的全自动化转移作业,提升转移效率。应对不同产品,先导激光巨量转移设备可同时兼容2寸、4寸、6寸晶圆及多种承接/驱动基板。(财讯网)
5.我国牵头的世界首个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8月19日,经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批准,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超导电子实验室尤立星研究员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EC 61788-22-3:2022 ED1 Superconductivity-Part 22-3: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or-Dark count rate正式发布。该标准项目制定工作于2018年7月正式获批启动,经过四年的努力最终完成。这是全球首个单光子探测器的国际标准,也是在超导电子学领域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IEC 61788-22-3作为首个超导条带光子探测器(SSPD)的国际标准,没有过去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尤立星团队围绕该国际标准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标准文档写作、循环比对试验以及沟通协调工作,工作也得到了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同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这两年的全球新冠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变化给相关国际交流、特别是国际循环比对试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终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标准制定的所有工作。(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
三、企业动态
6.锐科激光成立特种光源公司,谋划细分领域激光器
8月23日,武汉锐威特种光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锐威公司”)揭牌仪式在光谷举行。锐威公司是锐科激光成立的全资子公司,锐科激光作为我国激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承担激光产业创新发展的光荣使命,以国家重大工程和市场需求为牵引,持续推进包括光纤激光器、特种激光器、超快激光器等在内的细分领域产业培育扶持工作。本次锐威公司的挂牌成立,是锐科激光谋划大棋局,全面开启以“1+4”产业格局为基础的现代化集团公司发展的新里程;也是锐科激光打造大引擎,全速推进激光装备全国产化发展的新速度;更是锐科激光实现大梦想,全面发力国产核心光源的壮志蓝图,全力追逐成为国际一流激光领军企业的新未来。(光电汇OESHOW)
7.诺基亚与古川电气签订协议,加速拉美市场光纤局域网部署
近日,诺基亚宣布与网络电缆领军企业——古川电气(Furukawa Electric)签署战略联盟协议,以加快光纤局域网在拉丁美洲市场的部署。光纤局域网是基于先进光纤技术的日益增长的业务服务之一,提供超高带宽以支持多种高带宽和多种使用情况的关键应用。诺基亚已经为全球450多个企业客户部署了光纤局域网解决方案,包括连锁酒店、制造商、机场、学校、医疗保健提供商、政府等。无源光局域网(POLs)一般用于商业建筑和校园等场景,主要提供局域网连接,它相比传统的基于铜的解决方案而言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更低的能源消耗、更高的安全性、更灵活的部署和更低的总拥有成本(TCO)。古川电气是拉丁美洲铜电缆和光纤的市场领导者。根据该协议,古川电气将把诺基亚的光网络设备纳入其Laserway无源光局域网解决方案,由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向企业市场推广。(OFweek光通讯网)
8.镭神智能发布全球最小尺寸光纤车规激光雷达
近日,镭神智能发布了图像级1550nm光纤车规激光雷达LS128S1,其采用高性能的光纤激光器,在环境感知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尺寸上取得了突破。镭神智能表示,这一产品的上市,不仅意味着全产业链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且意味着有望将激光雷达产业推向新的高度。1550nm激光相对于人眼安全的阈值比905nm激光高出万倍以上,这意味着,LS128S1可在人眼安全的范围内提高脉冲峰值功率,探测更远距离,高速行驶时可为智能驾驶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和更充足的安全冗余距离。同时,1550nm波长激光的聚光能力强,光斑小、发散角小,对于小物体探测能力更强。此外,图像级1550nm光纤车规激光雷达的点云成像细腻,更能凸显细节,实现图像级点云效果。支持配置128线、256线及512线的扫描通路,测点速率分别可达到160万点/秒、320万点/秒、640万点/秒,三维成像效果明显领先于同类产品。据悉,镭神智能团队历时三年取得这一突破。(深圳新闻网)
9.仟目激光在VCSEL领域获新进展
近日,仟目激光推出了基于可见光平台的红光VCSEL激光器芯片。该款芯片中心波长在680nm,功率涵盖1mW-20mW,通过了严格的1000小时高温加速可靠性验证。根据客户需求也可以定制数百至数千毫瓦的红光VCSEL激光器芯片。该类芯片可以广泛用于血氧传感、环境监测、激光指示、光纤通信和烟雾感测等领域。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是边发射激光器(EEL),月出货量达数亿只,但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相比之下,仟目激光红光VCSEL激光器芯片有着更具竞争力的性价比、更易于耦合的圆形光斑、更为容易的光学整形,为客户的终端产品凸显成本与技术优势。仟目激光红光VCSEL平台通过外延和工艺的改善,克服了电子和空穴无法有效的在量子阱束缚的难点,大大提高了激光器的出光效率,并使其在宽温范围下也可以正常工作。(光电汇OESHOW)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王宇濛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