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动态月报(2022年第7期)

来源: 长城战略咨询福州分公司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25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分享:
一、政策导向

   

1.国家卫健委正式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

  7月29日,国家卫健委研究发布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以下称《评价指标》),这是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评价指标》有机结合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综合考虑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价等内容,按照指标精炼、可操作、可衡量的原则设置评价指标,引导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此《评价指标》的发布有利于引导公立医院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改进医疗质量,补齐专业专科短板,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衔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与“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的工作要求。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引导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二、行业发展

      

2.中国研究团队研发出基于纳米靶向治疗结肠炎的新药物

  近日,中国研究团队研发出基于纳米靶向治疗结肠炎的新药物,弥补了结肠炎药物领域方面的空白。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疾病,该疾病会伴随患者终身,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致命。目前,没有治愈炎症性肠病的方法。临床主要治疗药物为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皮质类固醇等药物,但常伴有胃肠道问题、贫血和各种肠道并发症。此次中国研究团队索了一种使用超小型Au25-金-纳米粒子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消除多种活性氧。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Au25纳米簇可以消除多种活性氧,增加抗氧化酶,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此外,研究小组发现,与传统治疗中使用的天然酶相比,纳米团簇具有许多好处,包括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好、大量合成和更容易储存。(医药学术前沿网)


3.中国专家成功研发新型材料心脏瓣膜,使用寿命或延长一倍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专家葛均波及其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植入了“聚合物瓣膜”。本次手术将聚合物瓣膜由研究阶段转化应用至临床,是瓣膜技术和加工方式的革命性改变,这标志着中国瓣膜病的治疗进入“聚合物polymer”新时代。与传统的生物瓣膜相比,这种新型材料的心脏瓣膜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可达20-25年之久。据专家介绍,与传统外科换瓣手术相比,TAVR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达到与外科手术一致、甚至更优的效果。在TAVR植入的人工瓣膜中,功能瓣叶是重要组成部分。既往,TAVR的瓣叶使用的是猪或牛的心包组织。随着材料学的进展,聚合物瓣膜可一定程度弥补动物心包瓣膜的不足,其更容易加工剪裁。据介绍,从生产工艺上,聚合物瓣膜可实现全自动化工业生产,产品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合格率显著提升。同时该瓣膜的设计独特,大大降低了传导阻滞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还拥有预装、全可回收的特性。(贤集网)


4.国内首部DNA存储蓝皮书在江苏金坛发布

  7月23日,2022年数字经济与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长荡湖峰会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举行。峰会围绕“数字经济与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主题,聚焦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动态。峰会上,国内首部DNA存储行研报告《DNA存储蓝皮书》正式发布。《DNA存储蓝皮书》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华大智造、深圳国家基因库共同发起,欧阳颀、元英进、杨焕明、樊春海四位院士作序指导,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布。蓝皮书主要围绕大数据存储的未满足需求、DNA存储的技术路线、应用和产业发展展开,旨在响应我国大数据和数字经济战略,特别是“BT和IT融合”前沿方向,传播DNA存储先进技术,加速学术交流和产业协作,推动生命科技普惠和产业融合发展。(《科技日报》)


5.芙蓉实验室(精准医学)揭牌

  7月24日,为着力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精准医学理论研究、精准医疗关键技术创新、精准医药产业技术支撑的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精准医学)在长沙揭牌。此次揭牌的芙蓉实验室,为湖南省全力打造的四家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主要聚焦精准医学领域,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目标,是以重大临床问题为导向,以精准医学前沿基础研究为核心,以精准诊疗技术创新为抓手的新型实验室。实验室按“总部+基地”布局,总部核心区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总部由7个功能研究部、9个公共创新平台和18个重大疾病研究中心组成,着力发展为精准医学领域原始创新技术策源地和高水平生命健康创新人才集聚区。实验室研究分精准检测与诊断、精准药物与治疗、精准器械与干预等三方向,重点开展精准医学原始创新理论体系、医工理信前沿交叉技术、精准医学基础软件和智能制造技术、精准医学产业升级技术等的研究。此外,实验室还将与园区、企业合作,布局建设创新诊断试剂产业、创新器械产业、创新药物产业等3大产业基地,共推精准医学产业集群发展。(《科技日报》)


  三、企业动态


6.和誉医药认定国内首个靶向创新药获突破性疗法

  近日,和誉医药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CSF-1R抑制剂ABSK021,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认定为突破性治疗药物,用于治疗不可手术的腱鞘巨细胞瘤,这也是首个由中国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并推进临床的高选择性CSF-1R抑制剂。对于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切除是长期以来的治疗手段,然而实际操作中,部分患者由于切除难度大,可能涉及全滑膜切除、关节置换甚至截肢,手术并发症风险也较高。ABSK021靶向药物的出现给了不能手术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一个新的治疗选择。目前国内尚无针对无法手术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药物上市,因此本次ABSK021纳入突破性疗法的认定,有望加速该药物的关键临床研究和上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据悉,突破性疗法认证是CDE对创新药物审评的四种加快程序之一,有严格的认定标准。ABSK021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是基于临床Ib期试验在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的优异研究结果。(和誉医药)

   

7.全系骨髓保护新药科赛拉获批中国上市,为化疗减负

  7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先声药业与G1 Therapeutics合作研发的化疗全系骨髓保护创新药科赛拉在中国上市,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防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该药填补了国内在化疗引起毒副反应前阻止或减轻骨髓抑制的空白。化疗作为一种传统抗癌疗法,是采用一些细胞毒药杀灭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从而抑制乃至杀灭肿瘤。但与此同时,化疗药品的毒性也会波及人体正常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毒副反应。科赛拉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当化疗药物对骨髓造成损伤后,该类药物可促进多种血细胞再生。简单来说,其主要作用就是预防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从而达到降低骨髓抑制毒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同时,科赛拉可发挥曲拉西利多系骨髓保护作用,此作用不仅可以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还可较大程度节约癌症化疗患者在传统骨髓支持疗法和输血上的医疗成本。(医药网)

 

8.云舟生物打造腺相关病毒超级工具库

  7月18日,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舟生物”)宣布,将投资2亿元打造全球首个“AAV超级库”,加速基因药物的临床应用。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对人类没有致病性的细小病毒,尽管AVV在基因治疗方面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仍存在许多制约AAV在基因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关键瓶颈。一方面,目前大多数科研机构与基因药物企业对于AAV的研究聚焦于细分领域,缺乏系统性和平台性的资源;另一方面,现有AAV衣壳的靶向性还远不能覆盖主要的人体组织,更难以靶向不同组织内的特定细胞类型。针对这些关键技术瓶颈,云舟生物开发出一个将创新基因文库技术与AI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的高效AAV衣壳筛选平台,并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来筛选验证,最大程度确保新型衣壳在人体当中应用的成功率。据了解,云舟生物将开发一系列针对人体组织进行靶向治疗的新型腺相关病毒衣壳,并将相关序列与详细的生物分布数据整合成数据库,面向公众开放,允许非营利性免费使用和授权的商业性使用。(《科技日报》)

   

9.华为联手云南白药切入AI制药赛道

  7月25日,云南白药发布与华为技术签订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全面合作协议的公告。公告称,未来三年内,云南白药将与华为技术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设计、相关病症、数据库开发等。公告显示,云南白药凭借在中药及植物领域多年积累,沉淀了行业独有的植物标本数据库、云南天然提取物的数据库、国外天然产物库。华为技术在AI辅助药物研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双方将在AI、药物研发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设计、相关病症、数据库开发等。(贤集网)


 

   

  

动态编辑: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林艳芳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福州分公司 咨询师 韩汶臻

联系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经理、合伙人 武小茜 18500973109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福州分公司副经理 高少敏 135525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