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福州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新思路、新办法、新作风”,全力打造省、市创新策源地和经济发展新引擎,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有效率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一、2024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好”的形势不断巩固。全力推进“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工业企业“小升规”20家,全年固投、工业固投分别比增7.2%、6.9%,规上工业总产值比增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比增0.1%,外贸出口比增31%,限上批发比增39%,建筑业产值比增8.8%。
(二)“创”的优势更加凸显。一是平台建设卓有成效,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东南(福建)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心等建成启用。二是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建成投用两岸科创社区交流服务中心、两岸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福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园,新申报国家级人才16人、省级人才50人、市级人才177人。三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4家,获省市场监管局立项支持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省大数据局支持建设省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全区专利授权新增2294件、比增6%,有效发明专利新增466件、比增44%。
(三)“新”的态势加快构建。一是产业要素焕新升级,建成全省唯一科创金融服务基地,投用创新园三期、保利通信科技园等特色载体约50万㎡,新引入基金21支、规模约66亿元。二是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打造全省首个无人机小镇和系统孵化器,开通全省首条城市无人机物流航线、首个城市内河无人船应用系统,开展全球首次高层无人机灭火实战演练,已吸引入驻无人机头部、重点企业16家,集聚低空经济产业人才1000余名。三是科技企业快速增长,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6家,3家企业入选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项目,2家企业获评省级人工智能硬件优质产品。入选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创新企业20家,占全市17%。备案公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1家,占全市28%。
(四)“拼”的气势持续保持。一是大抓招商,落地重点招商项目46个、总投资188亿元,新增注册企业3698家。二是狠抓征迁,推进“落实‘四法一机制’ 奋战60天”等攻坚行动,完成征迁17.7万㎡,拆除“两违”6.4万㎡。三是紧抓建设,实现43个项目开工,34个项目竣工,13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192亿元。
(五)“进”的位势逐步提升。一是营商环境实现跃进,落实科研助理岗位611个,选任各级科技特派员个人130名、团队47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07人,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二是城乡融合深入推进,区第二中心小学等2所学校和南屿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认定省、市级示范性长者食堂4处。建成通车建平路连接线工程、14号路二期等市政道路12条9公里,完成雨水、污水、供水、燃气等管网建设21.2千米。三是综合实力稳步提高,首次进入中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
二、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着力建强创新载体。一是推进调整扩区,优化“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和指标统计机制,全力打造乌龙江科创产业带,力争全国高新区排名再提升。二是对接部委资源,争取工信部国家火炬科创学院、国家火炬中心东南中心等重点平台落地。三是加快平台建设,支持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办学,推动闽都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争创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34万㎡的万慧云谷项目开发建设,力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高新区。四是强化人才集聚,加快推进福州国际人才港(一期)、南湖公寓等约40万㎡人才项目,力争新申报国家、省、市级人才150人。五是提速科技促进成果转化,用好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心、海创中心、福州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省级科创金融服务基地等“家门口”资源,力争每年转化硬科技成果100项。
(二)着力深化融合发展。一是打造台青服务载体,加快闽台文旅研学基地、闽台青创聚落等项目建设,创新在台高校“人才驿站”、两岸高校师生俱乐部等运作机制。二是深化校地共建共享,会同大学城高校定期举办“好年华 聚福州”等系列引才和重大赛事活动,建好用好大学城中心共享区和省美术馆、省华侨博物馆。三是促进区域交流协作,加强与南平工业园区、新疆昌吉高新区、延安高新区、大连高新区等对口协作,全力推动低零碳等新产业、新技术资源集聚。
(三)着力加速产业跃升。一是强化项目滚动接续,谋划省、市重点项目117个,总投资约9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94亿元,力争全年项目开工34个、竣工34个。二是全力推进招大引强,用好半导体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保利通信科技园等新建载体,创新基金招商、订单招商等对接模式,力争30个在谈重点项目加快签约落地。三是壮大创新主体梯队,深化国家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等试点,全力创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企业新增400家。四是做好企业政策帮扶,落实各级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大首发经济等支持力度,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办好一类事”服务覆盖,力争规上工业企业、限上服务业分别新增25家。
(四)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一是加速城市更新,同步推进34条道路、5所学校、2所医院,以及7处共60万㎡安置房、5条共8公里河道等项目建设。二是强化基层治理,常态化做好安全生产、防汛防涝、信访维稳等工作,打响“数字枫桥”等基层治理品牌。三是做好文旅文章,用好旗山生态文旅资源,加快“双院士”文化馆等乡村振兴和文旅商融合项目,支持双龙、五都、九都等提升创建“和美乡村”,为全市发展多作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福州高新区将聚焦职责使命,紧盯目标任务,全力做好“高”“新”两大文章,以高效率体制机制引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全面争当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先锋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多作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