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高新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及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 2025-01-16 09:24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区财政金融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加大金融支持,增强财政发展可持续性,为一流大学城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高新“榕创汇”创新活力区建设、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建设、大学城周边环境品质提升及福厦泉国家自主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2024年预算收支调整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40.2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8.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8.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27.34亿元,比增6.59%。

“三保”预算预计支出4.51亿元,其中:保工资(人员经费)预计支出2.09亿元,保运转(公用经费)预计支出0.46亿元,保基本民生(扶贫、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村级支出和其他基本民生)预计支出1.96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14.7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2.92%,比降9.59%。动用上年债券结余4.74亿元,新增专项债券13.9亿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33.45亿元,比增25.3%。

(三)地方政府债务

全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3.90亿元,涵盖产业园、安置房、人才公寓、卫生院、市政道路、水系治理、污水处理以及电力迁改等领域129个建设项目。截至2024年,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5.71亿元(其中,自求平衡专项债券39.3亿元,置换债券6.41亿元),均控制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2025年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算为41.45亿元,比增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94亿元,比增3%。按照财政管理体制测算,可动用财力为28.34亿元,相应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34亿元。其中:

1、重点功能支出科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3亿元,比降23.7%(主要是各部门基本业务费缩减);

教育支出7.69亿元,比增1.5%;

科技支出2.29亿元,比增34.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8亿元,比增8.9%;

卫生健康支出0.97亿元,同口径总体持平(剔除核酸检测等疫情支出尾款后总体持平);

城乡社区支出10.55亿元,比增14.5%(剔除一次性因素,比降18%);

金融支出1亿元,比增2.4%;

2、经济分类支出情况

202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经济分类支出28.34亿元,其中:机关工资福利支出1.13亿元,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4.94亿元,机关资本性支出7.26亿元,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4.65亿元,对事业单位资本性补助2.63亿元,对企业补助3.1亿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08亿元,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0.66亿元,其他支出1.89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15亿元,比增25%。可动用财力为15亿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15亿元。

(三)三保及其他刚性支出

“三保”预算支出4.69亿元,比增4%,其中:保工资(人员经费)支出2.27亿元,保运转(公用经费)支出0.18亿元,保基本民生(扶贫、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村级支出和其他基本民生)支出2.24亿元。

“三保”外其他刚性支出4.02亿元。其中,债务还本付息支出预计1.6亿元,编外长聘人员支出1.47亿元,其他刚性支出0.96亿元。

(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计划

全区已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8个,拟申报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9.82亿元,涵盖产业园、安置房、人才公寓、卫生院、市政道路、水系治理、污水处理以及电力迁改等领域226个子项目,并滚动开展专项债券储备工作,下一步还将积极谋划土储专项债券,争取将工业、商业及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征迁成本纳入专项债券。

三、2025年高新区财政政策重点

(一)积极应对财税政策变化,全力组织财政收入

联合区商务局、经济发展局、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区直部门以及区下属企业联合成立经济工作专班,积极走访园区入驻企业。一是要掌握入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诉求,尤其是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后,要适时调整现有惠企政策,明确招商考核机制,适当授权国企招商权限,挖掘国企招商潜力;主动引导企业申请省市区专项扶持资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质量,强化企业纳税意识。二是要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针对安置房地下车库,剩余房源等存量国有资产开展摸底工作,加快安置房回迁进度,加大国有资产的盘活力度,推进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从严编制预算,精简无效支出,逐步建立和完善降本增效制度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逐步建立货物、服务及工程等领域降本增效系列配套制度。严控非刚性支出,精简保安人员支出,节约办公场所租金及业务外包服务费用。强化预算项目库建设,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估机制,通过做好事前绩效评估、事中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来强化预算绩效约束。全面清理收回沉淀在单位层面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兜住“三保”底线,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

)全力推进科学城建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投入资金5.8亿元,用于土地报批、指标购买及征地拆迁补偿支出,推动新洲成片开发以及产业园区、市政道路等公建项目征迁交地工作开展。安排资金8.2亿元,用于安置房及配套商业、公共租赁住房、地下车库的回购和建设,确保安置工作有序进行。安排1.5亿元,用于完善涵盖城市综合馆、共享消防站、市政道路、管网维护、园林绿化景观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水系治理等领域项目。

)坚持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引领发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落实企业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一揽子惠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安排资金2亿元,用于引导企业提质增效,支持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支持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商贸服务业、物流行业、农业产业化,引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分段研发补助,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安排引进人才专项经费0.3亿元,通过兑现人才奖励政策,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以人才促创新促提升促发展。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投资,赋能园区企业创新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

秉承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稳步提升教育软硬实力。安排2.17亿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校舍条件和环境。安排资金2.29亿元,用于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安排资金1.5亿元,用于支持福耀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及引进人才等内涵建设。安排0.22亿元,用于学前、义务教育、高中及职业教育等各学段的生均公用经费投入。安排资金0.2亿元,用于校舍零星维修及教学设备完善。安排资金0.4亿元,用于普惠性幼儿园购买服务。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做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安排资金0.1亿元,用于黄云涛厝保护修缮,高歧智慧河体育公园建设,创建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支持非遗保护,群众体育活动,旅游产业发展。

强化医疗卫生领域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安排资金0.97亿元,用于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工作,落实计生家庭奖扶政策、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保障医疗设备购置需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严格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重点用于支持加强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优化医疗服务内容等工作。强化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落实好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相关补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发展民生事业。安排资金2.18亿元,用于持续做好被征地农民保障补助发放工作,保障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正常运转,完善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留守老人、残疾人和困境儿童等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稳定就业创业。

)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推进全域平安创建工作

全面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投入资金0.5亿元,深入开展“平安高新区”建设,做好平安三率、八五普法、交通安全以及禁毒等宣传工作,夯实安保维稳工作,支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障“e体+”多维调处中心运营,强化交通设施维护和隐患整治,推进南屿派出所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打造法治高新、和谐高新。

)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及中长期融资,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始终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财政工作重点,密切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结合高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根据新增债券发行政策,科学论证、积极申报,认真谋划新增债券需求项目。2025年,重点聚焦土地储备(新增)、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社会事业等领域积极组织区直各部门、下属国有企业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目前,全区已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8个,项目投资总概算381.87亿元,计划申报2025年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9.82亿元。

同时,我局将积极组织区下属企业对接政策、商业性银行及金融机构,争取企业债券和中长期融资贷款,助力园区建设发展。

2025年,我们将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全力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来源:高新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