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以“3820”战略工程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战略,在教育各项事业上抓重点、攻难点,创新助力一流大学城、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全面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1
增点扩容 新建一批学校项目
福州高新区高度重视教育民生实事,切实提升教育办学条件。为贯彻落实教育优先,规划先行的原则,福州高新区2013年7月托管,2014年委托市规划设计院先后制定《中小学用地布局专项规划》《幼儿园用地布局专项规划》;2016年委托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编制《中小学设计导则》,各类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学生就学方便。
近年来,摸底调查学位需求,合理布局,加快学校建设,通过居民区配建、城市更新配建、回收转型等方式,多举措破解学位紧张难题。严格落实“交钥匙”工程,教育建设项目由区管委会组织建设,竣工验收合格后交付学校使用。
2021年总投资约14.2亿元,新、改、扩建学校及幼儿园共6所,翔龙花园配建幼儿园、阳光城翡丽湾配套幼儿园、两园中心小学、美术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4所学校(园)预计今年9月竣工验收,共增加中小学学位3660个,幼儿园学位810个。
有序推进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二期、闽江师专二期,启动区第二小学、建平中学新校区2所学校筹备工作。投入约900万,为各校采购配齐课桌椅、多媒体、AI机器人等教育教学设备10项。
▲高新区两园中心小学效果图
2
引育结合 教师发展有新力度
基础设施的投入夯实了福州高新区教育的基石,吸引人才、培育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决定着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逐年按师生比及学校课程设置情况招聘编内、编外合同教师,出台《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关于引进省直名校教育人才援教政策》和《关于引进市直名校教育人才援教政策》等多项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省、市级名校教育领域人才及高层次教育人才向福州高新区流动,按人才类别配套相关生活津贴、子女入学、优先入编等政策。
▲高新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校园体育场上体育课
为充实教师队伍,去年,该区招聘编内教师36名、幼儿园执行园长7名、编外合同教师369名,返聘8名副、正高级退休教师,引进省实验幼儿园骨干名师副园长1名作为高新区属幼儿园园长。
2021年计划引进32名高层次教育人才,招聘编外合同教师及工作人员289名和聘用制工作人员从事研训中心和教育督导工作12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完成区级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19名,新增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
▲高新区第三中心小学。林双伟/摄
为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福州高新区积极探索聘用编外人员保障机制,一是不断提高高新区编外合同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实现月工资标准及区财政承担的“五险一金”按编内同类人员进行核拨,享受“五险一金”待遇,年终根据绩效考评情况发放综合绩效奖;二是临聘教师在该区学校工作满三年,且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转为编外教师。
3
校地合作 优质资源版图扩大
福州高新区教育系统携手福建省妇联合作创办实验幼儿园,联合闽师专创办附属第三、第四幼儿园,力争开园5年创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与福州人才集团合作创办3所公办幼儿园,三到五年内争创达到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该区第三中心小学、南屿初级中学分别与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附属中学进行合作办学;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分别与市属校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进行合作办学。
通过品牌注入、管理输出的合作模式,带动区学校教师教研和专业成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教育示范性优质名校,以此带动该区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
在职业教育方面,该区根据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状况,增设增材制造技术应用(3D打印技术)、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努力构建产教融合的专业体系。
4
提质增效 课后服务覆盖全区
自2020年9月,为了解决家长因接送难、辅导难、看管难的问题,福州高新区在全区启动了课后服务,并且提供全面的经费保障。
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双减”工作,该区中小学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一校一案”,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福州高新区的课后服务,还特别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等,各校更是做到一生一档,制定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关爱机制。全面铺开课后服务,让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在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